找到相关内容375篇,用时5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净交融的心愿实相念佛

    渐渐猛利,随顺得入真如三昧。知法界一相,谓一切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,即名一行三昧。当知如是三昧根本,若人修行,渐渐能生无量三昧。”   佛祖经论皆盛赞一行三昧之。《楞严经》说,大势至菩萨是以...佛教才是圆融全体的佛教。般若是佛教各宗派的根本宗髓。明白此理是正信的前提。从理趣上讲,佛法显不二法门。若从事相上讲,又可说有八万四千法门。理事融通显现。念佛法门就是事理合一的典范。   所以《大...

    胡春业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2253104756.html
  • 圣辉法师接受新加坡佛教居士林《狮城潮音》采访

    没有高僧,那是片面的说法。远的不说,改革开放后就出了很多高僧,像清定上师、正果法师、明  师、遍能法师、茗山法师、明旸法师、圆拙法师、云峰法师、妙湛法师、仁德法师,同时,八十岁以上高龄健在、...的自身建设,并不是意味着中国佛教的道风特别不好,而是坚持贯彻佛制戒律的精神对僧人的要求,就像我刚才祝福你们身心健康一样,绝不意味着你们的身体不好和心很坏。正是因为中国佛教坚持以戒为师、以为师的精,才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圣辉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9/0611195749.html
  • 论达摩禅

    所构,今方得之,缘尽还无,何喜之有?得失随缘,心无增减,违顺风静,冥顺于也。三名无所求行,世人长迷,处处贪着,名之为求。道士悟,理与俗反,安心无为,形随运转,三界皆苦,谁而得安?经曰:有求皆苦,无...于道育、慧可之精诚,‘诲以。如是安心,谓壁观也;如是发行,谓四也。如是顺物教护’【同上书,231b。】。道宣在《续高僧传》卷二十一《习禅篇》末评价达摩禅法:‘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3139242.html
  • 巍隆大道,恢弘如来家业

    1)口诵真经,心修,两种悟道法门,两种教育途径。讲经说法,未始不重心悟;参禅心修,同时亦重学理,佛教教育方针,教、禅必相兼顾,各取所长,相得益彰。从来开宗传道的高僧大德,从教育上看,可教而不可必,...文化及科学、哲学诸文化,无一不可为佛法所批判的对象或发扬的工具。”(2)当年弘一法师传法,大量引用儒家经典格言。他说:“我等初学之人,持躬敦品,处世接物等,虽佛书中亦有说者,但儒书所说尤为明白详尽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13640140.html
  • 对慧能改革南宗教义的一点探索

    ,吹却迷妄,内外明彻,于自性中,万法皆见。(第39~40页)  善知识!惠能劝善知识归依三宝。佛者,觉也;法者,正也;僧者,净也。自心归依觉,邪迷不生,少欲知足,离财离色,名两足尊,自心归依正,...”“岩欲求佛,即心是佛。”故得出结论说:“禅宗为千真万确之唯心论,……而且是常唯心论。”(《印顺佛学思想研究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,第229~231页)  张春波也有大致相同的说法,他说...

    李锦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1940739.html
  • 巍隆大道,恢弘如来家业--新时期佛教教育刍议

    ,根本是佛亲付。”(1)口诵真经,心修,两种悟道法门,两种教育途径。讲经说法,未始不重心悟;参禅心修,同时亦重学理,佛教教育方针,教、禅必相兼顾,各取所长,相得益彰。从来开宗传道的高僧大德,从教育...经济、政治、教育、文化及科学、哲学诸文化,无一不可为佛法所批判的对象或发扬的工具。”(2)当年弘一法师传法,大量引用儒家经典格言。他说:“我等初学之人,持躬敦品,处世接物等,虽佛书中亦有说者,但儒书...

    唐明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5641788.html
  • 超越与回归——试论道一对禅宗超二元对立思想的实践

    时期。  六祖慧能教人“世人性净,犹如青天,慧如日,智如月,智慧常明。於外著境,妄念浮云盖复,自性不能明。故遇善知识开示,吹却迷妄,内外彻明,於自性中万法皆见。一切自在性,名为清净法身。”  从...来中国,称为东土初祖,一直传到六祖慧能(南宗,传顿),为纯禅时期。  达摩祖师初来东土时,教人“外绝诸缘,内心无喘,心为墙壁,可以入道”有摩诃迦叶破颜为笑,而领佛旨。佛陀说:“我今以正法眼藏涅磐妙心...

    本 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3242505.html
  • 耕云先生:谈心

    在一个‘忘’字而已。所以大师又说:‘凡夫取境,道人取心,心境双忘,乃是;忘境犹易,忘心至难。人不敢忘心,恐落空无捞摸处,不知空本无空,唯一法界耳。&rsquo...可言,当然也没有发展、创造的可能。   的当体和无量功德的根源──一切事、一切理的本源与造极。   存在的实体和大宇宙的实相──森罗万象,唯心所现;差别世界,唯心所造。   这些都是灼然可见的...

    耕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25342870.html
  • 禅净交融的心愿实相念佛

    名一行三昧。当知如是三昧根本,若人修行,渐渐能生无量三昧。”   佛祖经论皆盛赞一行三昧之。《楞严经》说,大势至菩萨是以念佛三昧而成就道果。如经云:“都摄六根,净念相续,得三摩地,斯为第一。”这...显不二法门。若从事相上讲,又可说有八万四千法门。理事融通显现。念佛法门就是事理合一的典范。   所以《大集念佛三昧经》卷起曰:“当知如是念佛三昧,则为总摄一切诸法。”念佛法门是总持法门。八万四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644223.html
  • 佛教三界唯心论与美是心影说

    参罗,一时皆现。世人性净,犹如清天。慧如日,智如月,智慧常明。于外著境,忘念浮云盖覆,自性不能明。故遇善知识开,吹却迷妄,内外明彻,于自性中,万法皆见(现)。”(⑧)“自性迷,佛即众生;自性悟,众生...加之佛教并不恪守辩证逻辑的排中律,在思维方法上又主张“非非”,因而佛教经典中又有许多与“无我”论矛盾的“有我”论,这“有我”的“我”不是“我”,不是“人我”而是“心我”,它将诸有的生成根源归结为“心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1250453.html